你是內向者?還是外向者?
- July Hsu
- 2016年2月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認識新朋友介紹自己的时候,大部分的人都會不知不覺形容自己是個:“性格外向,熱愛運動,喜歡交朋友的人...” 似乎很少人會說自己喜歡待在家看書,不喜歡和人說話....
很明顯的,我們的文化推崇有社交能力和外向個性的人,而喜歡安靜大過於喧鬧的你,可能常被批評不夠活潑、過於內向、沒有主見、沒有自信。看不過世人對內向者的態度,作家兼內向者Susan Cain 不得不跳出來打破人們的偏見,並重新詮釋內向的定義,同時也間接鼓勵內向者相信自己的力量!
說到內向,害羞大概是世人會想到的詞。
但內向並不是害羞,害羞是無法承受社會眼光;內向比較像是你對外在世界的反應。Susan 認為一個人内向還是外向主要的區别在於:如何應對刺激(stimulation)並做出回應。外向者渴求外在的鼓舞和激勵,而内向者卻在不被注目時,最能發揮他們的能耐。所以關鍵在於:去將各人的長才發揮至極致,適才所長,各司其職。事實上,很多有改革力的偉大領袖也是內向的人。羅斯福、甘地, 這些人對自我的描述都是內向且文靜,甚至害羞,他們矗立在鎂光燈下,並非因為天生愛指揮,或想受萬眾矚目,他們成為領袖是因為一種使命感,因為「必須」,是責任感驅使他們做認為對的事情。

但是現代社會卻對內向者有很深偏見,在學校裡,老師喜歡外向的學生,默默做事的學生常被視為異類; 工作場合中,團體合作被視為最主要工作方式,而不知道如何合作的人常常不受重視。但世上有1/3至一半的人口是偏內向的,這意味著每兩三人中就有一個內向者。這些人經常要違背本性,屈服於這種偏見,把內向當作一種缺點,努力讓自己去適應外向者的角色。連以內向者自傲的Susan Cain也曾違背自己的性格,成為華爾街律師,常去熱門的酒吧應酬,不醉不歸,即便骨子裡,她想要的只是與朋友吃頓飯,成為一個與書成伍的作家。可見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! 但Susan 也再三強調,她不是反對社交、團隊合作,而是社會應該更重視內向者。
演講最後Susan也不忘鼓勵所有內向者:
The world needs you, and it needs the things you carry
最後,你覺得自己是個外向者還是內向者呢?不論你是哪類型的人,記住要熱愛自己的性格,並引以為傲才行!
Comments